2018年5月9日 点击人次: 35843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建校74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202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7所,东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圆满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全国应用型高校建设输出了“示范样本”。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和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训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14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
学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确立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有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347.1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48个。学校设有18个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学校是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翻译(MTI)和艺术(MFA)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0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含硕士领域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1个;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1项,国家级教育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个;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重点支持专业2个、示范性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获批省级实验教学、实践实训等中心和基地29个、产业学院7个、一流课程172门、资源共享课9门、视频公开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2013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0项,获批省级优秀教材8本。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714项、省部级奖励3591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八轮总榜单(本科)中,我校位居全国第285位,在辽宁省属高校中居第9位,获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备案省级众创空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和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被团中央确定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KAB创业俱乐部高校。自2020年起,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在省属高校排名前三,学校两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奖励一等奖、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获教育部表扬。
学校建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2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16人。学校引进双聘院士2人,安全检测内容存在政治敏感词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9人、千层次19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9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教育部等项目。首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一等奖1项、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1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项。学校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基地、智库等平台3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省中试基地1个,省科普基地1个,7个科研平台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首批开放的重大科技平台。建有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投资1亿元的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创新中心获批2021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项目。与抚顺市人民政府、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校与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60多家企业和研究院签署协议,形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践基地群,其中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主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两本科技期刊。
学校积极参与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乡村振兴战略,先后选派343名教授博士深入全省253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60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解决了400余项技术难题,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3项,5项成果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流学科2019年重大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智库作用,获省委书记、省长等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6项。
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韩国、日本、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5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2+2、1+2+1、2+1+1”等培养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分别开展“4+1”“3+1+1”研究生培养项目;与日本弘前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石油工程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
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问学穿石、修身诚化”校训,学习“三个榜样”、弘扬“三种精神”。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总结凝练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构建起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平台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建成的雷锋精神育人展馆获批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风华青年宣讲团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第一批入库项目、“三下乡”国家级重点理论普及宣讲团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6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建成了综合素质拓展基地、“四史”教育基地、中华历史文化长廊,排演了原创话剧《永洁老师》和《雷锋》,创建了“百家讲坛”、银杏文化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建有羽毛球、击剑两支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女子篮球队获第23届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第4名,创造了辽宁省大学生女篮参加CUBA的最好成绩。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辽宁赛区中,获省级金奖8项、银奖24项,获奖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三,“高教主赛道”“产业命题赛道”“青年红色之旅赛道”全部晋级国赛,是三个赛道同时晋级国赛的全省5所高校之一。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爱心助人先进单位”、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荣誉称号。获批全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省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点,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三批全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数据截至2024年8月)